国产亚州中字幕欧|国产一区二区视频免费观看入口|成人激情五月人干人免费观看|成人免费视频ā片在线观看

咨詢電話: 15847752766
導航菜單

新聞資訊

學習與思考(2)| 準確把握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邏輯體系和內在實質

【發布時間:2019-12-03 16:31】??【來源:生態環境部】??【??】??【打印】 【?分享?】
?  編者按:2019 年5 月19 日,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與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司、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在京聯合舉辦了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討會。與會專家、代表重點圍繞“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理論闡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貢獻突破”“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政策實踐”三個主題進行了觀點闡釋和實踐經驗分享。

  為進一步促進形成學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濃厚氛圍,進一步推動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近日,我們將陸續轉發系列學習文章,歡迎品讀。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順應時代潮流、世界趨勢和人民意愿,著眼“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站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和歷史高度,深刻回答了為什么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么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形成了科學系統的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主題鮮明、邏輯嚴密、系統完整、內涵豐富,涵蓋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歷史定位、基本理念、本質關系、政治要求、目標指向、實踐方法、根本保障、國際視野等諸多方面,集中體現了我們黨的歷史使命、執政理念和責任擔當,為我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提供了思想武器、方向指引、根本依據、行動遵循和實踐動力。準確把握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邏輯體系和內在實質并將其真正貫徹落實,對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美麗中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極為重要。

  一、為什么建設生態文明

  這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邏輯體系的形成起點,體現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世界觀。習近平總書記從宏大的人類歷史敘事以及黨、國家、民族與人民的前途命運視角深刻回答了我們“為什么”要建設生態文明的根本性問題。

  1. 生態興則文明興

  生態興衰決定文明興衰,這是站在人類發展的宏觀歷史視角思考生態與社會文明之間關系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在現實中對此經常有兩種錯誤觀點認識。一種認為有些地區生態環境條件并不好甚至是惡劣,但是社會文明發展發育程度很高,比如以色列等,生態不興文明也興;另一種認為有些地區山清水秀,自然生態條件很好,但是社會文明發展落后,比如我國西南部貧困地區,生態興了文明也沒興。這兩種錯誤觀點的關鍵在于沒有準確把握和認識到這一思想的內在實質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人類社會發展以及生態與社會文明之間一般性、普遍性和歷史性規律的科學總結,即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是人類文明存續的基本條件和根本基礎。因此他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因此,準確把握這一思想的內在實質就要求我們不能以個體代表全體、不能以局部代表全局、不能以特殊代表普遍。

  2.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這一思想深刻體現了我們黨的宗旨使命、執政理念和責任擔當。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其中之一就包括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和優質生態產品需要與生態環境短板之間的矛盾。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與迅速發展,我國已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人民群眾從過去的“求溫飽”轉變為“盼環保”。如果我們黨不能擔當作為,及時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滿足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新期待,那么就會喪失人民群眾對我們黨的信任和擁護,就會直接影響我們黨執政基石的牢固性和穩定性。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生態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所以,我們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做到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優美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建設什么樣的生態文明

  這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邏輯體系的落腳終點,體現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從人與自然關系以及中國與世界關系層面為我們描繪擘畫了最終要建成“什么樣”的生態文明美麗圖景。

  1.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人類社會自產生以來對人與自然關系的認識經歷了一個不斷探索和深入的過程。在工業革命以前,由于科技和生產力落后,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水平以及利用自然的能力有限,在與大自然的關系中總體處于劣勢,因此,崇拜和迷信自然的自然中心主義是當時社會認識和行為的主流。工業革命以后,隨著科技與生產力的飛速發展,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日漸深入,為滿足人類的物質需要而對自然進行大規模無序的開發、利用、甚至掠奪,“人定勝天”“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人類中心主義逐步取代了自然中心主義成為新的社會認識和行為主流。但是這種掠奪自然的后果是地球自然生態系統不堪重負,而大自然對人類的每一次征服都進行了報復。因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只有遵循自然規律才能有效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上走彎路,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這是無法抗拒的規律。所以,我們生態文明建設的圖景是要建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是馬克思主義人與自然關系理論的具體實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就意味人和自然都不是互相的主宰和奴隸,人是社會的人,更是自然的人,自然也是經過人類勞動異化的自然,人與自然只能共存共生、相輔相成,這就要求我們在處理人與自然關系上不能只講索取不講投入,不能只講發展不講保護,不能只講利用不講修復,要堅定地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2. 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家園,人類命運是一個共同體,建設綠色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在全球環境問題的壓力和挑戰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這就需要各國同舟共濟,攜手共進,共同維護地球家園。一方面,中國自身環境問題的解決是對全球環境問題改善的重大貢獻;另一方面,全球環境治理的改善也對美麗中國建設具有巨大促進作用。中國生態環境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不僅僅是為了解決國內生態環境問題,為中國老百姓創造更多的生態環境福祉,也是為了全球可持續發展以及建設清潔美麗世界。因此,我國需要在全球環境治理如氣候變化、污染防治、生物多樣性保護、化學品管理等領域發揮更大的參與、貢獻和引領作用,為全球環境治理提供更多的中國理念、智慧和方案等。

  三、怎樣建設生態文明

  這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邏輯體系中銜接起點和終點的支撐橋梁,體現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方法論。習近平總書記從如何處理發展與保護的關系等多個維度系統闡述了“如何建設”生態文明的道路和方法。

  1.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綠水青山既是自然生態財富,又是社會經濟財富,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這回答了發展與保護的本質關系問題,是對發展思路、方向、著力點的認識飛躍和重大變革,成為發展觀創新的最新成果和顯著標志。“兩山”理論的內在實質應包含以下幾點:(1)綠水青山是一種自然稟賦(自然屬性),是金山銀山存續的自然基礎;(2)綠水青山是一種自然資本(社會屬性),是金山銀山實現的經濟要素;(3)綠水青山可以提供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包括形成直接或者間接的生態產品,轉化為金山銀山;(4)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需要其他轉化條件的支撐,包括資本、勞動、技術、制度等;(5)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要相對平衡協同共進,不同地區需要補齊不同的短板;(6)“兩山”成功轉化需要產業支持,基本路徑包括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7)區域要實現“兩山”,對內要做好基礎設施建設和營商環境改善,對外需要依靠開放市場和經濟中心做好自己的區域、產業和發展定位,成為產業鏈、分工鏈和價值鏈中的關鍵一環。

  2.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

  這就要求在生態文明建設以及生態環境保護中必須按照生態環境系統的整體性、系統性及其內在規律,統籌考慮自然生態環境各要素,貫通生態保護與污染防治,通過生態保護擴大生態容量和承載力,通過治污減排減少生態壓力;打通地上和地下、岸上和水里、城市和農村、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污染防治上,改變“九龍治水”的局面;在生態保護上,實現統一監管,做到“一件事由一個部門負責”,最終實現生態環境治理的領域協同、要素協同、體制協同、機制協同和方法協同。

  3. 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明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因此,必須構建產權清晰、多元參與、激勵約束并重、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立有效約束開發行為和促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生態文明法律體系,同時要強化制度和法治的執行,規范各類開發、利用、保護活動,堅決制止和懲處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讓保護者受益、讓損害者受罰。

  4. 建設美麗中國全民行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態文明建設同每個人息息相關,每個人都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和受益者,每個人都不是旁觀者、局外人、批評家,都不能只說不做,置身事外。當前我國社會公眾的生態環境意識和行為總體呈現“高認同、低認知、踐行度不夠”特征,因此,要不斷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強化公民環境意識,推動形成節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風尚,把建設美麗中國化為人民的自覺行動。

  5.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價值觀

  文化陶冶情操,價值引領方向和行動。一個人的生態文明價值觀淡漠,他的行為也很難是生態環境友好的;一個社會的生態文明價值觀淡漠,整個社會的氛圍就不會尊重呵護順應自然;一個黨政領導者的生態文明價值觀淡漠,他的經濟社會發展綜合決策就不會真正貫徹落實“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就不會真正得到重視,責任也不會落實壓實,也就難有成效。所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態價值觀念為準則的生態文化體系,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價值觀。這就要求我們要培育樹立生態文化價值觀,大力倡導生態倫理、生態道德和生態審美,并把這一價值觀貫徹落實到具體的決策部署、政策制定、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中。

  6. 全面加強黨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領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態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是一場大仗、硬仗、苦仗,必須加強黨的領導。全面加強黨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領導是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生態文明建設融入政治建設的具體體現,這充分反映了黨對生態環境保護的堅定政治態度,進一步強調了生態環境保護在黨和國家發展事業中的政治地位,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堅實的政治保障。全面加強黨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領導總要求是,各地區各部門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決擔負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政治責任。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強化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總體設計和組織領導,統籌協調處理重大問題,指導、推動、督促各地各部門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部署和政策措施,包括嚴格落實“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嚴格落實目標責任,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強化考核問責;通過完善健全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機制推動相關責任落實。

  來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雜志、中國環境戰略與政策

  作者:俞海 政研中心戰略與理論研究部主任、研究員


  • 內蒙古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網站版權與免責聲明